古代传统酿酒,中国古代史
大家好,关于古代传统酿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一、古代是怎样酿酒的
古代酿酒的方法因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基本的酿酒步骤如下:
1.选择原料:古代酿酒主要使用粮食作物,如大米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等。此外,也有用水果(如葡萄、苹果等)和其他植物(如甘蔗、蜂蜜等)作为原料的。
2.发酵:将原料浸泡在水中,使其发酵。发酵过程将淀粉转化为糖分,然后酵母将糖分转化为酒精。不同的原料和发酵条件会影响酒的风味和酒精度。
3.蒸馏:对于高度数的酒,需要进行蒸馏。蒸馏是将发酵后的酒液加热,使酒精蒸发,然后冷凝收集。这可以提高酒的酒精浓度。在古代,蒸馏技术起源于印度,后来传到中国、阿拉伯国家和欧洲等地。
4.陈酿和调味:发酵和蒸馏后的酒通常需要进行陈酿和调味。陈酿过程中,酒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,使其口感更加醇厚。调味时,通常会加入各种香料、果实和植物,以增加酒的风味。
古代酿酒技术相对简单,但酿酒师们已经掌握了酿酒的基本原理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现代酿酒技术在原料选择、发酵、蒸馏和陈酿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,使现代酒类品种更加丰富,口感更加多样。
二、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材料是
1、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酒曲,酒曲是用粮食制作的。用酒曲酿酒是我国的特色,这也是我国酿酒与西方酿酒文化的不同之处。
2、曲是糖化发酵剂,在古代这用来谷物发酵的引物。而古代酿酒较为重要的就是把酒曲制作成这样的引物,酒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酿出的酒质的好坏。然后古代的酒曲都是天然的,不向现在会认为加入一些化学元素在里面,正因为是天然的,就非常容易受到细菌污染,所以古代酿酒防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酿酒环节。
3、说起酒曲,还不得不说下酒曲的生产,早在北魏时代的《齐民要术》一书中就存在,而且系统全面的介绍过,在宋朝的时候,酒曲制作工艺已经到达非常高的水平。现代酒曲用途主要还是在黄酒和白酒,这两种酒是主要是利用酒曲酿制的,但是也有一些是人工按照配方合理勾兑的。
三、古代制酒叫什么
1、古代酿酒,主要有二种酒曲: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“酒曲”,还有一种叫“糵”的酒曲。由于“糵”的发酵能力比“曲”的发酵能力弱,所以糵酿造出来的酒叫“醴”。其味淡薄、甘甜。
2、这种酒对于当时在官场上不喝酒或者不善喝酒的人来说,也是一种代替。《汉书》中的《楚元王传》里就有这样的记载: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。
四、古代的酒是怎么酿的
1、《礼记·月令》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:“秫稻必齐,曲粟必时,湛炽必洁,水泉必香,陶器必良,火齐必得。”
2、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,投曲必须及时,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。
3、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,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,火候必须适宜,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。
4、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,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,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。
5、北魏的《齐民要术》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,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,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,有10种是饼状曲,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。
6、唐宋时期,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,酒的品种更多了。
7、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——《北山酒经》。
五、古代怎样酿酒的
1、在远古时代,我国的先民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,然后加以仿制。我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。如宋代周密在《癸辛杂识》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。另外,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、乳糖,极易发酵成酒,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有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。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记载有一种“醴酪”,即是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。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的推测,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。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,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。
2、在距今约7350年前的我国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“粮食堆积100立方米,折合重量5万公斤”,还发现了一些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,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谷物酿酒。我国晋代的江统在《酒诰》中写道:“酒之所兴,肇自上皇,或云仪狄,又云杜康。有饭不尽,委馀空桑,郁积成味,久蓄气芳,本出于此,不由奇方。”认为最初的谷物酿酒不是有意制造的,是无意中发现的,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。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。到了殷商,我国已摆脱酒的原始酿造,开始进入制曲酿酒的阶段。《尚书》载:“著作酒醪,尔惟曲蘖。”曲蘖就是酒曲,是制酒的糖化发酵剂。这就是说在距今3200多年前,我国已经成熟地用酒曲来酿酒了。酒曲酿酒,将糖化与发酵两过程合为一体,被称为“复式发酵法”,一直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谷物酿酒技艺的源泉,又是世界酿酒史上的空前创造。有关专家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:“在农业出现前后,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。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,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,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,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,将之浸入水中,便发酵成酒,即天然酒。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蘖和天然酒,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,于是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,久而久之,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。””制曲酿酒法,一般以稻米、大小麦、高粱等谷物为原料,通过蒸煮使谷物糊化,利用曲霉、酵母的代谢作用制曲,最后将曲料进行发酵便造出了酒。秦汉以来,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不断取得成就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:“秫稻必齐,曲粟必时,湛炽必洁,水泉必香,陶器必良,火齐必得。”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,投曲必须及时,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,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,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,火候必须适宜,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。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,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,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。北魏的《齐民要术》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,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,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,有10种是饼状曲,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。唐宋时期,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,酒的品种更多了。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——《北山酒经》。
3、西方各国的主要谷物酒,长期沿用麦芽糖化加酵母的酵造法。直到19世纪90年代,法国人卡尔迈特由我国引进酒曲,应用于酒精生产上,名日“阿米诺法”,才突破了西方以麦芽糖化剂酿酒的传统工艺。
六、古代酿酒的五个步骤
1、用嫩玉米浆,野菊花,麦麸,老玉米面,大曲酒,黄酒糟(糯米酒糟)。嫩玉米,需要用手将玉米粒剥下来,每年制作酒曲时,要剥几百斤,很是辛苦。嫩玉米打成浆,放置一天,就自然发酵了,闻起来很酸,这是酒曲的关键。第一年在野外收割好野菊花,在第二年制作酒曲时,用野菊花熬水放凉备用。
2、这个时候使用麦秸对酒曲进行发酵,将晒的火热的麦秸在地上铺厚厚一层,然后麦秸上摆放酒曲砖,每一排酒曲砖之间又放一层热麦秸,一层层堆起来,上面再蒙一层热麦基,利用麦秸的温度,让酒曲发酵,大概4天左右,就能闻到很香的酒味了,再过4天左右,味道就很小很小了,这时候大曲酒酒曲就发酵的差不多了,可以打开麦秸垛,将酒曲砖拿出来晒干后粉碎留用。
3、将发酵好的酒料取出来,放地上,掺进米糠搅拌,搅拌过程中,一定要将酒料团拍散开,用米糠拌均匀,刚取出的酒料很湿很黏,假若不掺进米糠,放在灶上蒸制时热气很难穿透每一份酒料,这样酒精不能完全挥发,严重影响出酒率。掺进米糠,使酒料干散,米糠是必需品。
4、酒料加满后,酒篜的上面放一个草圈,就是酒篜和天锅之间的那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家伙,这个是用竹子,稻草,和塑料膜缠制的,草圈上放一口锅,学名天锅,里面放冷水。当酒篜里面的热酒篜气遇到天锅冷锅底时,就凝结成液状酒流出来了。天锅在加凉水,天锅的凉水要不停的换,保持在35度以下。
5、需要注意的地方是:土灶中的火越猛,出的就越快,一般不要太猛的火,中火慢慢出即可,火力太猛,容易让底锅的水翻腾出来。刚出来的酒是热的,在接酒时,要一边接一边尝。酒香不怕巷子深,采用古法酿酒技术所酿造的曲酒正在完美的阐释这样的一个道理。古法酿酒技术为现在现代酿酒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帮助,即使有一天它成为了历史,退出了酿酒的舞台,而它在酿酒师心中的地位也会一直传承下去,屹立不倒!
关于本次古代传统酿酒和中国古代史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,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我们非常高兴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酿酒和烧酒的区别-从原料工艺到口感的对比
2025-05-02 12:23:37酿酒和烧酒是两种常见的酒类制品,虽然它们都是以酿造技艺制成,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。本文将从原料…
清酒酿酒法(清酒是发酵酒还是蒸馏酒)
2025-04-30 20:48:20大家好,今天给各位分享清酒酿酒法的一些知识,其中也会对清酒是发酵酒还是蒸馏酒进行解释,文章篇幅可能偏…
大兴安岭红豆酒:传统佳酿,品味与健康并重
2025-05-16 23:25:52大兴安岭红豆酒,作为我国传统酒类之一,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兴安岭红…